广州公务员申论备考:巧解阐释材料题之语境原则
2012-12-25 15:28 广州人事考试网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广州人事考试网发布考试资讯:广州公务员申论备考:巧解阐释材料题之语境原则,更多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广州公务员考试网,行测,广州人事考试网的相关内容,请关注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广州人事考试网(http://guangzhou.huatu.com)提供资料:随着公务员考试日益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变得越来越灵活。对于我们考生来说,考试题目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考试的难度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当全国各个省份的省公务员考试也越来越向联考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方向靠近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有二:第一,公务员考试为国家选拔公务员的考试目的决定了申论考试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的社会现实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面对如此现状,就要求公务员能够具有较强的阅读社会现实的能力,具有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抽茧剥丝、界定问题厘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申论考试更为重视考察考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第二,随着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研究,许多讲师都总结出了许多应对申论考试的解题办法。因此,命题专家组出于反培训化的目的在命题环节也更为用心、更为用力。于是、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其中有一种题目往往会让我们的考生觉得比较难以把握,这就是阐释材料类题目。但在我们看来,如果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能灵活运用语境原则的话,这类题目也并非无法破解。语境原则是解答阐释材料题的一剂良方。
一、阐释材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最近一些年的公务员申论考试之中,阐释材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从公务员考试的发展方向来看,这类题目现今也已经基本成为了申论考试的必考题。比如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试卷中出现了让我们阐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的试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试卷中出现了让我们阐释G所长“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的话的试题;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2009年国考省部级试题中同样出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给定资料5’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口号提出质疑,请对这句口号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这两道题目虽然并不是阐释材料题,而是分析与评论题,但如果想要很好地解出这两道题目,我们在解题中首先也必须对这两句话进行阐释;2010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中出现了让考生解释“死海”的意思以及谈谈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的试题,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试卷中同样出现了让考生对“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中“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的题目;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试卷中出现了让考生“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2010年上半年4.25联考山东、天津试卷中出现了让考生解释座谈会主持人的话“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平衡”之中所说的“平衡”和“关键”。根据我们对最近几年国考题和联考题的梳理,就不难发现,阐释材料题在申论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对于这样的阐释材料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解题呢?
二、在准确地界定问题的基础上回到问题的语境
对于这类比较灵活的阐释材料题来说,我们考生首先需要有准确地界定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考生在审题环节做到准确、认真、谨慎、细心。考生必须要首先能够准确找出申论要求的题眼。比如上文提及的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要求考生解释的是“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让我们解释G所长的话,2010年4.25联考中山东、天津试卷要求考生解释座谈会主持人所说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平衡”中的“平衡”和“关键”的含义。然而,像这样的阐释材料题往往会让我们考生手足无措,原因在于,阐释材料题中让考生阐释的内容往往都使用了比喻或转义等修辞手法。这样,即使考生将问题界定清楚了,在面对这类阐释材料题时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要想成功地解释清楚申论要求中的问之所问,首先需要将该材料还原到申论资料中它出现的语境。这是因为,在解释学上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语词的含义要放到它出现的句子中去理解,而一个句子的含义又有赖于组成它的每一个语词的含义。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曾经指出,一个概念只有放在某个语境中才有意义。同样地,对于申论中出现的阐释材料题,我们也必须将该段材料或者该个名词还原到它在申论材料中的语境中去理解。而且,根据我们的研究,在申论资料中,需要我们解释的语句或名词的语境往往会提供给我们一些理解该材料的有效信息。
从该资料所处的语境出发,往往会让我们找到理解该材料的关键性的有效信息。当考生将这些关键性的有效信息抓到之后,就可以按图索骥,像剥洋葱一样,顺藤摸瓜、按图索骥地将答案拿出来。
三、从语境出发寻找解答题目的有效信息
对于语境原则解答阐释材料题的意义,我们可以拿上文中所提到的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是让我们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这道题来详细地为大家展示如何通过语境原则来解答阐释材料类题目。(由广州人事考试网http://guangzhou.huatu.com提供)
我们上文列举的。我们可以拿其中地“地荒”为例,为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展示语境原则对于解题的意义。“存量土地”和“地荒”出现在给定资料6中。我们到给定资料6中寻找“地荒”出现的语境。开篇伊始,我们看到“地荒”出现的第一个语境:“现实的土地供应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地荒’?”通过这个语境,我们考生应该能够把握到一个关键性信息,即地荒和土地供应有关。接下来专家指出“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仍要提供土地,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的建设用地需求……”,通过专家的这句话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一个信息,地荒并不是和一切土地供应有关,而是和建设用地的供应有关。在第三段中,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地荒”的第二个语境,“一边是建设用地的追加,一边是开发商叫喊‘地荒’”,这句信息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上文的判断,即地荒和建设用地供应有关。“地荒”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中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土地因无人耕种而发生撂荒的情况,其二是指土地因为供给不足而发生匮乏的情况。通过地荒出现的第二个语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地荒是指建设用地供给不足。接下来,材料中给出我们一个关键信息,“问题在哪里?闲置问题实在是‘地荒’的一个顽疾”,通过此处地荒出现的第三个语境,我们可以得出进一步的认识,地荒并非因为土地绝对供给不足而引起的建设用地不足问题,而倒不如说是因土地闲置而引起的建设用地供给不足问题。
接下来,第五段,通过观点性原则和关键词原则我们可以找到土地闲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后是土地闲置的第一个原因:一些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面积占用土地。“同时”表明它后面的信息即“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与土地闲置的第一个原因是并列关系,在后文中又出现了“当然”,这个词表明它之后的信息是土地闲置的第三个原因,即“城乡规划中的粗放用地”。这样,我们就把有关“地荒”的关键信息全部找了出来,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些有效信息整合答案了:“地荒”指的是由于一些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占用土地、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以及城乡规划中的粗放用地所带来的土地闲置而引起的建设用地供给不足问题。
通过我们在这里为大家展示的、从语境出发来解答阐释材料题的过程,相信大家也就会发现,阐释材料类题目其实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难,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语境原则,并配合勾画有效信息的其他方法的话,那阐释材料类题目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对此,大家不妨用2010年4.25联考天津、山东试卷中的第二大题来练习并验证一下。
以上是广州公务员申论备考:巧解阐释材料题之语境原则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考试资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敬请关注广州人事考试网。
(编辑:广州华图)